20160112

[影評]《海街diary》沒有父親的尋父歷程



  最初會看《海街diary》,是因為明星陣。是枝裕和導演,當紅的綾瀨遙(綾瀬はるか)、長澤正美(長澤まさみ)、夏帆,還有近來頗有人氣的廣瀨鈴(広瀬すず),分別主演護士香田幸、銀行職員香田佳乃、體育用品店店員香田千佳和高中生淺野鈴四姊妹,配角還有加瀨亮、Lily Franky、老班底樹木希林等等,都是強勢陣容。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吉田秋生繪的同名漫畫。講述因父母離異而合力生活的三姊妹得到父親病故並遺下一個同父異母女兒的消息,在喪禮中大姐邀請下這妹妹也搬到三姊妹在鎌倉的家並展開新生活,而這故事時序則圍繞妹妹入住後冬、春、夏、秋四季。是枝改編主要集中在單行本第一卷至第三卷的內容,另外也有讓第三卷以後的故事提早出現,甚至作多番增修。而主題上,吉田版的海街說的是各種日常和溫情雜錦,但是枝卻不只是單純的把故事照搬,試圖還原原著,而是大談自己的想法。

  家族傳承和認同

   《海街diary》主題是家族傳承和認同。電影穿插着各種片段和人物作為四姊妹各自經歷。故事中香田姊妹迎接新成員加入,淺野鈴決定搬到這家,雙方都是想期盼找到作為家人,即姊妹的證明。而隨着故事發展,四姊妹逐漸培養出深厚感情,而牽動她們的感情培養主要是她們對父親的接受和反省。

   電影裏貫穿故事的最大線索是故事前就死了的父親。他並無任何戲份,但總被人提及。他是濫好人:樂天,富責任心,樂善好施。一日因憐憫而與一女人結婚生子,後來以同樣理由改娶,結果新妻不久病卒,這男人又以同樣理由第三度結婚生子,最後自己也病死了。由此已能大概描繪出他的感情生活模式:誰可憐就忍不住愛上。不過,因為四姊妹對他的記憶有所不同,所以她們印象中的父親版本也不盡相同。而這位父親對四姊妹都有深厚影響,也是故事的始作俑者。因此重塑和補完父親的形象,並在當中消化而成長,成為故事發展的主心骨。

   香田姊妹是父親第一任妻子的三個女兒,她們對父親整體的印象就是一個抛親棄子的男人,分別只在於她們當時年紀影響而鮮明程度不一。不過,她們都有父親特質,只是重點各有不同。因此她們在故事的行為往往和父親有關聯:香田幸作為大姐,在父母先後放棄下被迫放棄青春擔當一家之主,養成了強烈責任感,也因此對父母懷恨,她是當時最大最成熟的,同時也很尊敬父親,但因為父親行徑,對他的失望也把這部份蓋過了,然而她對青春的渴望,又讓她重蹈父親的錯誤與在同一間醫院工作的醫生搞婚外情。二姐香田佳乃好逸惡勞,但又繼承濫好人性格,喜歡的男人有困難都會樂意出錢幫助,而這些男人往往因為要騙財才接近她,但失戀後她又不懂反省。三姐香田千佳遺傳了父親樂天的性格,由於父母離異時自己太年幼,所以並沒當時記憶,因此對父母的印象近無,在故事中也總是悠然自得。

   淺野鈴是第二任妻子的獨生女,她的版本有些不同,因為父親到病死都在她身邊,所以沒被遺棄的記憶,她看到的是父親的可憐。鈴其實是另一個幸,生母早逝,父親病故,繼母陽子對她毫不關心,雖然陽子也有為父親生孩子,但鑑於父親擇偶條件往往是很不負責任,所以父親病重時就只有鈴一個人照顧,陽子只一味逃避,因此她離棄兒子給親戚也是鈴預計的事,因此她面臨三姊妹相同處境--失去雙親的生活。她和幸一樣,因為父親教育和所處位置而養成強烈的責任心,但為即將來臨的生活而惆悵,慢慢關閉自己的心。直到與三姊妹相遇,鈴到鎌倉與三姊妹展開新生活,得到拯救。

  如此,故事圍繞着四姊妹間由相遇到互相影響的過程。鈴對父親的喜愛,在和三姊妹相處後,她得知父親在身處之地定居,是因為有和鎌倉相似的景色,也就是有着相似的感覺,因此令她覺得到鎌倉生活會感受到她記憶中家的感覺。於是對幸的邀請的毫不猶豫,而在新生活她也如願以償,發現到父親在鎌倉感受到喜悅,也感受到父親對三姊妹的影響,在和她們的快樂生活中重拾家的感覺,找到歸屬。相對地,幸意識到自己正重犯父親的錯誤,消減了恨意,最後拒絕有婦之夫再次選擇家族,也接納曾經離棄她們的父母。佳乃理解到不能像父親的盲目助人,要有真材實幹和深思熟慮。三姊千佳是比較特別的,她一早就想通了,她繼承了父親熱愛自然的性格,每一日都過得很快樂,但也喜歡踏實,她亦為得知自己和父親有相同愛好而自豪。她們的父親固然不是一個好榜樣,所以對他引以為鑑,但她們也慢慢認識他。

   電影最後一幕,也是全電影的總結,她們參加喪禮後沿海灘漫步回家,她們咀嚼着父親遺言--臨死時還能想着最喜歡的東西,真是幸福。她們分享她們預計的東西:幸想到的是走廊,那是電影裏四姊妹和來客都最常集合的地方,因此走廊也意指家人,這是幸在愛情和家庭不能兼得下選擇的答案。佳乃想到的是美酒佳餚,而往往她吃喝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和家人一起吃的時候。千佳的答案雖然只被佳乃用笑話帶過沒有道出,但從千佳喜好觀之,我認為是海,海是電影很常出現,也是四姊妹和身邊的人都會不約而同會去的地方,那代表着家人的羈絆(同時這也是父親喜歡的地點之一)。而鈴有數之不盡的東西,那因為是三姊妹努力保住了她的青春,她的未來將是有着各種可能性,因此未有定案。

   可多番回味之作

   電影一大特色是它用上了很多故事舞台鎌倉的風景人物。電影外景拍攝導演着重故事和氣候的關係,他指定拍攝須隨故事時序進行,如冬天情節就要在冬天拍,秋天情節就要在秋天拍。而且除了氣侯和風景變化以外,還包括日本生活不同季節裏的衣食住行和節慶,電影中就經常有着主角們在同一屋簷下食着時令菜色和慶祝傳統節日的鏡頭,令人大飽眼福。而所以這樣做,除了為提示時間和講究逼真以外,更重要的是提示主題。

   前述之淺野鈴選擇跟隨三姊妹的來到鎌倉,原因是她從三姊妹,尤其幸身上找到父親的身影。因為鈴很敬重她的父親,而父親對鎌倉的念念不忘,讓她對鎌倉好奇,之後也找到很多和父親相關的事物。例如父親熱愛的白飯魚,其實是一當食堂老闆的好友傳授給他的菜色;父親病重時喜愛看病房窗外的櫻花,也是因為感動於鎌倉的櫻花路(以及對死前仍能看最喜愛的景色而喜悅的遺言,食堂老闆的戀人病死時也說過,因此兩者過去也應有關係)。

   電影改編自漫畫,很多情境已經早有設定,但是枝做了多番修改詮釋。一來為了配合要表達的主題,是枝大刀闊斧刪走很多與主題無關的劇情,有關劇情提早發生,也把很多同時牽涉其他內容的細節隱去,因此把雜錦溫情的原著改成一貫家族主題的新作。二來很多場面即使跟從原著去演,但是枝卻在情節中加了很微細的變動,讓原著沒提及的意思注入自己的想法,而能達到這個效果,必須依賴演員的演技發揮,這也是是枝選角的功勞。

   電影中很多情節看似無關,但看下去就會發現聯繫,這也仗賴演員演技所致。

   選角方面,淺野鈴一角尤為難選。演是枝創作的淺野鈴之難,不單要年輕,也要演技好,這演技尤重演繹自然和多樣兩者兼顧。是枝09年的《空氣人形》(《空気人形》),主角是個突然有了人性的吹氣娃娃,要演那份生澀,是枝找了韓國演員去說日語,加之主角從頭至尾對人世理解距常人始終一知半解,因此角色性格演變需求不大。然而淺野鈴的演技需求相反,電影設定她在一年間將慢慢敞開心扉。首先,電影頭尾都有一場喪禮,一場登山,開頭是先以喪禮表達鈴的孤獨,再在她帶姊妹登山時,姊妹提示鎌倉和父親的關係而打動了她,這裡鈴右眼流下一滴眼淚,象徵心扉開始打開。之後是一連串日常片段,到結尾又是一場登山,象徵鈴心扉已經大開,把心裏壓抑情緒都放出來並大哭。接着又是一場喪禮,這場戲鈴和角色的互動,代表了她不再孤獨(之後還有一場戲,就是前述行海灘一場,這兩場戲是是枝加入兩場原創劇情)。而從孤獨到不孤獨,就需要能表現性格的漸變,同時不讓人覺得突兀。

   從結果論,是枝讓廣瀨鈴飾演鈴一角是有眼光的,她無疑有這方面的實力。淺野鈴作為主心骨,戲份在四姊妹中略微較重。而幾乎每一場戲,都可以看到淺野變化。比如除了一般對白內容提示變化,最初任何場合都會拘謹有禮,慢慢應對自然,在家中做事不再拘謹,做的事包括家務也參與越黎越多,表現隨劇情亦越加奔放,笑容亦越加燦爛。廣瀨鈴是日本新晉演員,它先是模特兒出身,後隨姊姊愛麗絲一起活動,又走向演藝界。她和姊姊的發展路線相似,雖然演的戲遠不如姊姊多,但觀乎受重用的速度之快,再到《海街diary》,她是份外有演技才能,可見很可能演藝界將會成為她另一主舞台,而且比姊姊更為活躍。

   當然,作為前輩的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也是非常有實力的。電影有場鈴送三姊妹上火車的戲,當綾瀨向廣野邀請到鎌倉時,長澤和夏帆都將原來對廣野笑轉為對綾瀨的說話擺驚奇的眼神,但再多加留意的話,夏帆的表情只是感到意外而已,但長澤眉頭一皺,表現猜疑,然後二人再對廣野顯露笑容,表示贊同綾瀨提議。這一段變化只有短短一秒,自然帶過,但其實是對應着中段一場罵戲,當時講到四姊妹和大舅母,以及逃到北海道的生母在外祖母追悼會會合後,邀請二人到家一留,結果生母憶起離婚的事,又見到種在花園的梅樹,覺得屋子充滿不好回憶,生起要賣掉祖屋的念頭,於是幸和她大吵起來。當大舅母帶生母離開後,幸還是意猶未盡,這時佳乃道出幸收養鈴是為了向母親示威。這裡綾瀨遙只眉頭一皺,然表情猶豫,沉默下來。這裡綾瀨遙由上一場到下一場變化逼真,同時她的沉默造成曖昧留白,能作多番詮釋,這也回塑到電影上半段,幸想向前來探訪的大舅母為鈴辯解她並無惡意的一段裏,幸何以越說下去眼神就越似在猶豫。除此,夏帆在這部電影表現一個活潑的傻大姐,但也沒馬虎之處的。

   結語:為甚麼會是《海街diary》呢?

   《海街diary》和以往是枝裕和以家庭為題材的作品一樣,都是以既成事實為前題,講着在無法解決的家庭問題之下如何體現親情。然而,此作一大分別在於,它家族信念傳承意味特別濃(《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也是,但它是以家族和時間的關係為主題),或上一代看着下一代成長而受感染,而是集中講新一代人。電影中的父親儘管他對家的漠視,使他不是一個成家立室之人的榜樣,但博愛和樂觀的優點又影響到同輩和後輩。故事中也有很多關於傳承的元素,比如香田姊妹母系有由祖母傳下來釀梅子酒的傳統和祖母教下來的家族料理。是枝的系列作總有親子性格相似的元素,但傳承意味就不夠濃烈,反之多是因時代而需要改變的意味。鈴也是帶着父親的記憶來到鎌倉,故事的結尾也有父親的好友和鈴說隨時可以聽父親故事,即下一代可主動選擇上一代信念的元素。

   另外,此作也是是枝針對進軍年輕人開發的作品,可說是想把想法向年輕人表達而作的清新版《橫山家之味》。實際上,此作和《橫山家之味》在故事元素和手法上有些相似之處。是枝拍的都是藝術電影,他由《幻之光》(《幻の光》)到《無人知曉》(《誰も知らない》)為一貫哀傷格調的藝術電影,到《花之武者》(《花よりもなほ》)起滲入較多歡樂氣氛的家庭向作品,自此其作品受眾群就開始拉闊,但到《海街diary》以如此輕鬆風格示人卻是首次。

   而《海街diary》在眾作中更偏輕鬆的。它的情調和其他總蘊藏着哀愁的作品不同,此作的感覺比較清新,更多的是快樂的場面,有着更多的活力。這部電影的故事,那些悲傷的故事早在開始前已經完結了,餘下的是鈴內心壓抑着的悲傷,這是三姊妹(尤其是幸)拯救鈴(也是幸拯救自己)讓她釋放的故事。她們要給鈴美好的生活,因此多是鈴的快樂生活片段,而且故事也不是只講姊妹如何接受環境,而是講姊妹即將都迎接美好的時光。

   一方面是枝為電影塑造的色調也是柔和的。今次他請來瀧本幹也做拍攝和菅野洋子配樂。瀧本的特色就是藍,鎌倉作為沿海地區,景色有的是藍海藍天,簡直和他天造地設,而即使室內他都會刻意加入藍色。他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能在藍色背景為焦點配上與藍相襯不相斥,既能配合背景同時能突顯角色特徵,也能在沒藍色的地方加上藍色點綴,但也不會使人感覺突兀,結果電影一片藍,然柔和自然。而菅野洋子是主力寫流行音樂的作曲家,在《海街diary》她寫的音樂許多都富活力的,尤其主題曲,像年輕人努力茁壯成長,主調不再是哀傷,而是有凝聚力的希望。

   其次,是枝以家庭故事為主調的作品中,此作的故事敘述對象集中在年輕人,描寫的也是青春故事,不再是的親子配。故事類型也不再集中在上一代如何接受下一代而成長,或下一代如何被上一代扼殺或差點扼殺。電影更多是講述一個家族中年輕人在上一代甚至更上一代的人庇蔭下成長,以及下一代如何面對上一代,也就是更集中以年輕人為主體去講家族認同和傳承的故事。

   而是枝會選《海街diary》。除了是故事適用,能從同類故事中脫穎而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父親的投射。是枝裕和的父親原居臺灣,是枝追述父親移居回日本後沒精打采,經常想着臺灣風景。這和《海街diary》父親角色有相似之處,在為故事溯造成追憶父親形象的故事,這部漫畫是天造地切的對象,也更能讓是枝把對父親的感情更深投射。漫畫版父親不大重要,因此這父親可說經是枝大幅改造創作的。

   第二,《海街diary》有着各種這題目適用的人物。這部作品中很多和四姊妹有親密關係的人物,但要不他們對家的重視不足,就是血緣觀念較重。前者首當其衝的就是隱藏主角--父親,他有婚外情,還有三姊妹的母親,她對家庭毫無責任心,和丈夫離婚她馬上逃走了,以及千佳的男友,他接近千佳只是想騙財騙色,他們對家庭的重視都很不夠,甚至不關心(不過父親和母親後來都有懊悔)。後者有大叔母,她覺得鈴是狐狸精之女,需要提防,不過時間久了,也釋疑了。

  必須強調的是:是枝的電影講家族本位,但是枝的家族觀血緣不是首要的。他認為家族最重要的是認同感。相反即使血親,也會有不關心,甚至欺騙親人者。比如電影中的四姊妹,她們同父異母,但所以走在一起,縱然因為有同父的共通點,但只是契機,不是她們姊妹相稱之主因,而是她們互相珍視。也因為有着那份家族愛,才會傳承父親信念和家族傳統,而非因為血緣而必須傳承的教條。而當家人逝去,也由家人繼承他寶貴的東西,但這繼承是經過反省和認同。比如電影中種梅子的劇情,這個家每人都有屬於自己口味的一罐梅子,然她們的母親因為缺乏家族認同,對家族傳統相當排斥,所以惟獨她沒有釀梅,相反剛入住的鈴很熱衷,所以她也有釀梅,後來母親為當日率性棄子,遠走他鄉成家立室,無法再回到這家庭的時候,幸將外祖母死時遺下的最後一罐梅子送給她,正是重新接納母親是家族一員之證明。由此可見,釀梅其實是故事中的家族成員儀式,而這就是是枝的家族觀,梅子釀造與血緣遠近無關,而是認同,當成員互相認同為一家人時,他們就是一家人。而《海街diary》所以會被選中,正是它有着能這樣發揮的地方了。

   後記:


  這部電影和《百日告別》是同一日看的。是枝裕和是我很喜歡的導演,在看完這部電影後,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又挑了一部片看。但後來又擇日看了一次《海街diary》,它很有活力,我很喜歡,想大寫特寫(其實幾乎每部是枝作品我都想寫寫)。本來想分開幾篇寫,但最後改來改去,結果又集成一篇,連成之後,其實還有些小枝節,不過太凌碎所以放棄了,有機會再談是枝裕和作品再算。整篇其實是原稿六成篇幅,但整合後刪走了累贅重複,和附會成份較重之處,以上為完成版本。下一部會看的應是《神鬼獵人》,但寫不寫是另一回事了。


  連結:

電影推特:https://twitter.com/umimachi2015
電影網站:http://umimachi.gaga.ne.jp/
漫畫網站:http://flowers.shogakukan.co.jp/rensai/umimachidiary.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