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6

用詞反映心態


  網絡常看到一個現象:不論男女,只要身材面容稍為出眾,傳媒總會加以強調,如美女教師、俊男警察,但像模特兒、明星,除非更為出眾,則不會太刻意,更多的捉長得醜的來說。另外女權風氣下,看到日本放送協會報道引用一篇統計,大致說日本議會女性議員比例偏低,在先進國中排名包尾。為何一些職業會定性為只有帥哥美女才可以做,為何一些職業一旦有幾好長得姣好就要煞有介事的去報導。又議員的作用是代議議事,選民應觀乎他們的說辭、政綱和經歷。何以性別會作為投票和文明先進與否準則,難道一大堆男議員為選民投票出來,為了顯得先進,而故意將部份得票較低的剔除讓女議員替代才對嗎。

  衍詞用字,素來是人類對自己心態的表現,你個人怎樣想自然會說甚麼話,如果覺得語句實不能表其心,自修練藻詞,以更能抒情達意,絕不容許為人玩弄。反之也時常觀察自己和別人平日怎樣說話,思考字裡行間之含意,多加鞭策自身。畢竟,語言是人傳達訊息的系統,訊息應該包含甚麼應由自己決定和負責,不應辭不達意,也不應誤導他人,因此不得不慎。

20171113

唯物「影」觀


   杜汶澤的《空手道》票房冷淡,首周三千,次周一千,戰績慘烈,連薪水都不知夠不夠發。為力挽狂瀾,在開始時已有一眾香港所謂左翼和所謂媒體撰寫影評,仍無助頹勢。觀乎這些影評,與其說是影評,不如說是借機自說自話。

  香港「左翼」影評總有同一毛病——硬塞。胡亂評論、故弄玄虛、穿鑿附會,誓將普天之下看中的電影都服膺於自己的符號世界。通篇文章總是附上一大堆自家製的標籤,有時甚至文章和電影根本兩回事,讀來認識不到作品。此病弊在太散亂和缺乏全局觀。寫手依賴自家符號系統至無視語境,認為只要出現某物就即依從系統表達某義。亦會試圖穿鑿某些情節跟甚麼事件有關,如說某段在反映作者內心深處的甚麼慾望,這場打鬥反映人類自古以來的野性等等。一般影評會從整體去講「電影主題為何,拍攝手法如何」,但他們總是在講「電影裏出現的都在反映甚麼」,彷彿電影本身不再重要,其解說亦往往不能歸納作品的水平。